本科公选

一、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名称: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Art of Warby Shun Zi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每个学期

开课学时:36学时

分:2学分

考试方式:论文考察,期中、期末考试各占总评成绩50%。

开课院系:军事教研室

主讲教师:陆保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课程是军事教研室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是把中国古典军事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的一门课程。目的是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是以《孙子兵法》文本为基础,广泛吸收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挖掘其思想精华,古为今用。使学生掌握《孙子兵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区分战争哲学与权谋学、厚黑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基础要求

《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大纲》要求,严密组织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本课程教学时数分别为36学时,在课程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开展实践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主要内容:1、《孙子兵法》十三篇的解读。

2、在抽象继承的基础上,诠释《孙子兵法》相关理论的现代价值。

点:如何对《孙子兵法》予以抽象的继承。

四、教材和参考书

材:《孙子兵法鉴赏》,陈云金 陆保生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书:1.《十一家注孙子》,中华书局,2012年,北京。

2.《孙子兵法研究史》,于汝波 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孙子今译》,郭化若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孙子今注今译》,魏汝霖 著 ,(台)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5.《孙子思想研究》,郑锋明 著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77年版

二、战争简史

《战争简史》简介

吴忠国 戴新武

一、 课程简介

《战争史》作为历史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是世界各国人民在整个生活中动员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进行武装斗争的各个特殊时期的真实记载,它研究的即研究战争的社会本质,揭示具体战争的目的、起因、性质、后果、影响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开设《战争简史》这门通识课的目的: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学习和认识人类的战争史,探讨和寻找战争的指导方略、克敌制胜的要诀;帮助学生从战争史中汲取西方传统战略思想中的合理精华,传承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战略思维,并且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知识、情操与人格得到全面发展。

课程中文名称:战争简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war

所属领域:跨学科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每个学期

计划学时:18学时

计划学分:1学分

考试方式:开卷

开课院、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

二、课程负责人简介

基本信息:

吴忠国,男,1957.11,广东省英德市,中共党员,研究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军事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全国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防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国防教育讲师团专家,武汉市国防教育讲师团专家。

教学情况:

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1.军事理论(必修);2.战争史(通识);3.西方近现代兵法(通识);4.海权与帝国的崛起(通识)。

研究生:1.国防教育学;2.国防教育战略学;3.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研究;4.国家安全战略。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国防生)每届5人;指导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参与指导大学生射击竞技活动。

科研情况:

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省级高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

各类教材或著作:

主编教材3部,专著1部。

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权威期刊7篇,核心期刊9篇,其他近20篇。

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课程性质:

《战争简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需要,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开设《战争简史》这门通识课。

课程目的: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学习和认识人类的战争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以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为重要的认识手段,探讨和寻找战争指导方略、克敌制胜的要诀;帮助学生从战争史中汲取西方传统战略思想中的合理精华,传承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战略思维,并且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

课程任务:

1)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战争的历史背景与起因、简要经过与结果以及对人类历史的主要影响与启示,把握各主要历史阶段战争的基本特征,从而揭示人类战争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2)使学生深刻认识人类战争史的文化属性,加深对我国新的安全观和国家防务战略的理解,增强对国内外各种军事战略观点的分析、鉴别能力,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3)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为学习其他军事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史学基础。同时,以史为鉴,知兴替、辨善恶、明荣辱,继承我国优秀的军事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战争简史》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大纲》组织实施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战争简史》教学时数为18学时,分为9次课进行。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内容的基本性、整合性、时代性、深刻性。

在教学方法上,以老师授课为主,以课堂提问与组织课堂讨论为辅。

在教学环节上,严格把握老师讲授、课堂互动与讨论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这三关。

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运用多媒体授课、课堂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主要内容: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战争的历史背景与起因、简要经过与结果以及对人类历史的主要影响与启示。

点: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战争对人类历史的主要影响与启示。

点: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战争对人类历史的主要影响与启示。

(四)考核方式

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课堂考勤、课堂讨论、课外论文、课堂考试等4项检测指标来决定。其中课堂考试分2次进行,即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考试形式均为笔试,期中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相同。

(五)教材和参考书

材:

战争史纲(自编讲义)吴忠国、戴新武

参考书目:

1.吴广权等著,《外国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1;2.邓蜀生等主编,《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美]小戴维·佐克等著,《简明战争史》,军事科学院译,北京:商务印书

4.富勒著,《西洋世界军事史》,钮先钟译,北京:战士出版社,1980;

5.[苏]C.C.洛托茨基等著,《战争史与军事学术史》,乌传衮等合译,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

三、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

授课教师:胡允达: 兼职教师:金明野:

《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名称:Military topography and orienteering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每个学期

开课学时:36学时

分:2学分

考试方式:理论开卷考试,实践比赛考试。

开课院系:军事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课程是武汉大学本科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也是国家教育部、总参、总政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大学生军事课内容之一。《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唯物观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服务。

《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是以军事地形学基本知识为基础,开展定向运动的一门课程,通过《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军事地形学基本知识,学会定向越野的基本技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这项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新型户外军事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强健身体,热爱自然,勇于探险的精神风貌。

二、课程教学基础要求

《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大纲》要求,严密组织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教学时数分别为18学时,在《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开展实践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主要内容:1.军事地形学识图、用图。

2.定向越野比赛技能。

点:定向越野中如何熟练使用地图。

四、教学实践(验)环节及主要内容

野外实地用图;定向越野布点训练;模拟定向越野比赛。

五、教材和参考书

材:《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主编:胡允达, 副主编:金明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书:1.《军事地形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部内部读物,1982年7月版

2.《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沈荣桂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四、海权与帝国的崛起

《海权与帝国的崛起》简介

一、 课程简介

所谓海权,是“凭借海洋使民族强大的所有事情,海军在国家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海权影响历史”。得海洋者得天下。自公元1500年起,人类社会进入海洋时代以来,历代世界各主要强国都把建立强大的海权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开设《海权与帝国的崛起》这门通识课的目的: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对六个海上霸主(也即世界霸主)的兴衰得失,以及人类文明重心的转移轨迹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剖析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耕民族海权观念的淡薄与海上力量的弱小;教育学生认识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面走向海洋,充分利用海洋,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

课程中文名称:海权与帝国的崛起

课程英文名称:The Sea Power and the Rising of the Empires

所属领域:跨学科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每个学期

计划学时:18学时

计划学分:1学分

考试方式:开卷

开课院、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

二、课程负责人简介

基本信息:

吴忠国,男,1957.11,广东省英德市,中共党员,研究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军事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全国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防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国防教育讲师团专家,武汉市国防教育讲师团专家。

教学情况:

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1.军事理论(必修);2.战争史(通识);3.西方近现代兵法(通识);4.海权与帝国的崛起(通识)。

研究生:1.国防教育学;2.国防教育战略学;3.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研究;4.国家安全战略。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国防生)每届5人;指导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参与指导大学生射击竞技活动。

科研情况:

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省级高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

各类教材或著作:

主编教材3部,专著1部。

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权威期刊7篇,核心期刊9篇,其他近20篇。

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课程性质:

《海权与帝国的崛起》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需要,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开设《海权与帝国的崛起》这门通识课。

课程目的: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对六个海上霸主(也即世界霸主)的兴衰得失以及人类文明重心的转移轨迹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剖析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与挨打的重要原因;教育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全面走向海洋,充分利用海洋,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

课程任务:

1)使学生对“海权”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2)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去学习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的著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权观念。(3)引导学生运用马汉的“海权影响的历史”的观点,分析西方“强国”崛起与衰落的原因。(4)帮助学生从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著作中汲取西方传统战略思想中的合理精华,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5)培养学生的海权观念、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海权与帝国的崛起》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大纲》组织实施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海权与帝国的崛起》教学时数为18学时,分为9次课进行。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内容的基本性、整合性、时代性、深刻性。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强国” 崛起与衰落过程,从不同视域、多层次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突出启发学生海权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上,严格把握老师讲授、课堂互动与讨论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这三关。

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运用多媒体、课堂讨论、课题参与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主要内容:马汉生平简介,“著作”诞生的历史背景,“著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点:①海权是凭借海洋使民族强大的所有事情;②帝国海权产生、发展的三大环节;③影响帝国海权发展的六大客观要素;④国家海军战略;⑤夺取制海权的要素;⑥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点:各帝国崛起过程中的国家战略、衰落的原因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四)考核方式

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课堂考勤、课堂讨论、课外论文、课堂考试等4项检测指标来决定。其中课堂考试分2次进行,即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考试形式均为笔试,期中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相同。

(五)教材和参考书

材:

郝延兵,杨志荣.海权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8.

参考书目:

1.【美】A.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M】.安常容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2.

2.【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蒋葆英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3.宋宜昌.决战海洋----帝国是怎样炼成的【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2.

五、西方近现代兵法

《西方近现代兵法》(通识课)

一、课程简介

所谓《西方近现代兵法》指的是西方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兵学名著。

开设《西方近现代兵法》的目的:本着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洋为中用”的思想,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学习西方近现代兵法,探讨和寻找战争的指导方略与克敌制胜的要诀;帮助学生从西方近现代兵法中汲取西方传统战略思想中的合理精华,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知识、情操与人格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近现代兵法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Contemporary and Meden At of War

所属领域:跨学科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每个学期

计划学时:18学时

计划学分:1学分

考试方式:开卷

开课院、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

二、课程负责人简介

基本信息:

吴忠国,男,1957.11,广东省英德市,中共党员,研究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军事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全国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防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国防教育讲师团专家,武汉市国防教育讲师团专家。

教学情况:

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1.军事理论(必修);2.战争史(通识);3.西方近现代兵法(通识);4.海权与帝国的崛起(通识)。

研究生:1.国防教育学;2.国防教育战略学;3.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研究;4.国家安全战略。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国防生)每届5人;指导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参与指导大学生射击竞技活动。

科研情况:

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省级高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

各类教材或著作:

主编教材3部,专著1部。

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权威期刊7篇,核心期刊9篇,其他近20篇。

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课程性质:

《西方近现代兵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需要,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开设《西方近现代兵法》这门通识课。

课程目的:

1)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去学习西方近现代兵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引导学生运用西方近现代兵法中的观点,分析中外著名经典战役,探讨和寻找战争指导方略与克敌制胜要诀。

3)帮助学生从西方近现代兵法中汲取西方传统战略思想中的合理精华,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课程任务:

1)使学生全面、深刻认识西方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兵学名著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思想精华,把握各历史阶段西方兵法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精要。

2)使学生深刻认识西方近现代兵法的文化属性,厘清西方近现代兵法与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我国新安全观和国家防务战略的理解。

3)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为学习其他军事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兵法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础要求

《西方近现代兵法》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大纲》组织实施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西方近现代兵法》教学时数为18学时,课程分为9次课进行。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内容的基本性、整合性、时代性、深刻性。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引导学生对西方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兵学名著,从不同视域、多层次进行分析,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上,严格把握老师讲授、课堂互动与讨论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这三关。

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运用多媒体、课堂讨论、课题参与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主要内容:近现代西方主要军事代表著作者生平简介,主要军事代表著诞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军事代表著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点:各主要军事代表著的主要内容。

点:各主要军事代表著的思想精萃。

(四)考核方式

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课堂考勤、课堂讨论、课外论文、课堂考试等4项检测指标来决定。其中课堂考试分2次进行,即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考试形式均为笔试,期中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相同。

(五)教材和参考书

材:

吴忠国.西方近现代兵法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0.

参考书目:

1.[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瑞士]A.H.若米尼.《兵法概论》[M].刘聪,袁坚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

3.[美]A.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0)》[M].安常容,成忠勤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4.[意]朱里奥.杜黑.《制空权》[M].曹毅凤,华人杰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5.[英]J.F.C.富勒.《装甲战》[M].周德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6.[德]埃里希·鲁登道夫.《总体战》[M].戴耀先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7.[美]布罗迪等.《绝对武器:原子武力与世界秩序》[M].译,北京:战士出版社,1980;

8.[法]安德烈·博福尔.《战略入门》[M].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9.[美]哈伦·厄尔曼等.《震慑论》[M].滕建群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10.曾华锋,龙方成,杨建成编著.《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学名著20种》[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六、军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武器装备

《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010232

课程负责人:唐 蓉,博士,副教授

课程中文名称: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

课程英文名称:Military high-tech and high-tech weapon

课程学时:18学时

课程学分:1学分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考试方式:理论开卷考试

开课院系:军事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课程是武汉大学本科生的一门通识公共选修课。也是国家教育部、总参、总政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大学生军事课内容之一。本课程《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站在时代的前沿,系统地介绍现代军事高技术及主宰21世纪战场的各种武器装备,力图“汇集全球最新武器,一览列国雄武军威”。主要内容包括军事高技术的内涵、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战场上的“千里眼,顺风耳”-侦察探测;“藏于九天之下,动于九天之上”-隐身兵器;“战斗力的倍增器”-电子对抗装备;“逐鹿太空”-太空航天器;“未来兵器之星”-精确制导武器;武器装备体系的“黏合剂”-指挥控制系统;“无形杀手”-新概念武器。意在帮助学生以宽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密切跟踪研究军事高技术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向,并从高技术、高技术武器、高技术战争形态间关系中去探寻战争指导方略及克敌制胜的要诀,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引导学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学习、提升素质,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铸造出克敌制胜的利剑。

二、课程组织形式

1)以老师授课为主,以课堂提问与组织课堂讨论为辅,其中课堂互动与讨论时间不低于课堂教学时间的百分之十五;另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本课程可接受选课人数90左右。

2)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口头讲述形式与适当播放针对性很强的影视和图像资料相结合,增强本课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3)以课堂教学为主,将规定的论文作业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成立论文小组,引导学生围绕论文分工协作,查阅资料,以课题组的形式共同完成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团队协作精神。另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特别对每个学生课外论文的质量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即论文中引注的出处不少于6篇不同的文章或著作)。以此规范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亦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

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课堂考勤、课堂讨论、课外论文、期末考试等4项检测指标来决定。其中课堂考勤占5%,课堂讨论10%,课外论文40%,期末考试45%。

四、教材和参考书

材:

1、《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周国泰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文献:

1、沈伟光:《21世纪武器装备》,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陈志良:《流光铁甲-高科技与现代武器》,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版。

网上资源:

1)http://cctv.cntv.cn/lm/fangwuxinguancha/index.shtml

2)http://data.tiexue.net/mil/wqzb4141

五、知识模块顺序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分为9次课进行,合计18学时

七、《战略思维》

一、课程简介

所谓战略思维是从全局高度把握客观事物的高级思维模式,是统揽全局、深谋远虑的人类大智慧,亦是当代大学生领导能力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学科,《战略思维》是建立在战略学与思维学基础上的一门跨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在探索与发展过程。《战略思维》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思维的本质与特征,战略思维的基本方法与一般规律,战略思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途径。

为了履行培养未来领袖的大学使命,推动中国领导人才战略资源的前瞻性开发和储备,适应和满足大学生学习领导力的成长需要,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与战略思维的未来领袖,开设《战略思维》这门通识课。

本课程力图突出三大特色:1.本质性,通过对战略思维历史演进的梳理,分析概括战略思维的本质、特征、一般规律以及基本原则。2.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当今时代对战略思维提出的新要求,在全球化、e时代这个当代战略思维的新坐标下,如何进行战略思维的创新。3.使命性,任何战略思维如果没有服务国家利益的强烈意识为前提,则只能是空谈。战略思维的使命性将始终贯穿于全课程,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他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始终是本课程的主题。

开设《战略思维》的目的:为了履行培养未来领袖的大学使命,推动中国领导人才战略资源的前瞻性开发和储备,适应和满足大学生学习领导力的成长需要,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与战略思维的未来领袖。

课程中文名称:战略思维

课程英文名称:Strategic Thinking

所属领域:跨学科

课程编码:TS201018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每个学期

计划学时:18学时

计划学分:1学分

考试方式:开卷

开课院、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

二、课程负责人简介

基本信息:

吴忠国,男,1957.11,广东省英德市,中共党员,研究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军事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全国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防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国防教育讲师团专家,武汉市国防教育讲师团专家。

教学情况:

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1.军事理论(必修);2.战争史(通识);3.西方近现代兵法(通识);4.海权与帝国的崛起(通识);5.战略思维(通识)。

研究生:1.国防教育学;2.国防教育战略学;3.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研究;4.国家安全战略。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国防生)每届5人;指导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参与指导大学生射击竞技活动。

科研情况:

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省级高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

各类教材或著作:

主编教材3部,专著1部。

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权威期刊7篇,核心期刊9篇,其他近20篇。

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课程性质:

《战略思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需要,为了培养具有战略思维与全球视域的高素质人才,开设《战略思维》这门通识课。

课程目的:

1.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去学习战略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培养学生运用战略思维中的基本方法,分析中外著名经典案例,学习与掌握战略思维的特点与方法。

3.帮助学生解决研究带全局性的指导规律的战略思维能力和方法问题。

课程任务:

1.使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战略思维的实质与内涵,把握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与方法。

2.使学生深刻认识战略思维中“把握全局”与“抓住机遇”这两个基本环节的辩证统一性。

3.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础要求

《战略思维》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大纲》组织实施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战略思维》教学时数为18学时,1学分,课程分为9次课进行。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内容的基本性、整合性、时代性、深刻性。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引导学生运用战略思维的基本方法,对经典案例从不同视域、多层次进行分析,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上,严格把握老师讲授、课堂互动与讨论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这三关。

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运用多媒体、课堂讨论、课题参与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主要内容:导论,战略思维的历史演变,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战略思维的基本方法,博弈论与战略思维,系统论与战略思维,战略思维与发展战略,战略思维与风险管理,战略思维与创新。

点: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战略思维的基本方法。

点:博弈论与战略思维,系统论与战略思维,战略思维与风险管理。

(四)考核方式

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课堂考勤、课堂讨论、课外论文、课堂考试等4项检测指标来决定。其中课堂考试分2次进行,即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考试形式均为笔试,期中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相同。

(五)教材和参考书

材:

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

参考书目:

1.[英]利德尔·哈特.《战略论》[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2.[法]安德烈·博福尔.《战略入门》[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3.[美]约翰·柯林斯.《大战略》[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北京:战士出版社,1978。